核心提示:.
魏左,12岁,初诊:1973年11月18日,症状:1970年9岁时,曾受一次较强的惊恐刺激,在较长时间内忧虑恐惧,大便溏日2~3次;手颤抖不休,平举更甚;腿瘘软,甚至走路跌倒,目远视模糊,头晕、后脑尤严重,中医按风治,西医给镇静剂,3年来未效。故来就诊。诊察:切其脉两尺虚,左关弦细,舌红无苔。辨证:阴虚,其本在肾;治法:滋养肝肾;方药:六味地黄丸。熟地黄、山茱萸、淮山药、建泽泻、粉丹皮、云茯苓、枸杞子、甘菊花、五味子、麦门冬、补骨脂、胡桃肉。
二诊:12月23日,服药30余剂,左关弦象已无,颤抖日渐稳定,腿亦不软,大便日行一次。唯目不能远视,多梦,原方加龙骨再服,以敛目之神,而止夜之梦。
三诊:1974年3月14日,颤抖已基本痊愈,余症亦已消失。唯燥急之时仍稍见颤抖。守前方加巴戟肉、鹿角以壮肾善其后。
按语 此例患儿颤抖3年,前医或以息风镇肝为法或唯取镇静,久治不愈。经评审病情,惊恐乃患儿之病原,因恐伤肾阴精而累及肝,故治从滋养肝肾为主,以培本为主,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之。以此方为基础,合麦味以敛肺纳肾,合杞菊以治头晕跟花,再反佐轻量之温品,补骨脂、胡桃推动阴药之力,兼防大便溏泄。如此面面俱到,突出重点,抓住主要矛盾,故取得满意疗效。(《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三·岳美中医案》)